
电能转化成了什么教案课件教学设计反思
第22课电能转化成了什么
教学重难点: 1、重点:认识电能和其他形式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,并进一步了解多种能量之间的互相转化。 2、难点:应用能量转化的观点描述生活中的变化事例。
教学准备: 有关能量转化的图片资料。使用太阳能电池的计算器、手摇发电机;瘪了的乒乓球、铁丝、绳子、开水等。
教学过程:
(一)引入 我们在学习、生活中已经知道了很多形式的能量,如风能、机械能、电能、热能等,那么你知道我们用得最多,也是用途最广的一种能是什么吗?
(二)探讨电能为我们做什么
1、提问: 说说家里有哪些用电的器具,它们的名称是什么?有什么用途?
2、探讨: 家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转换器,它们把输入的电能变成了其他形式的“能”输出来。教师出示灯泡边亮灭电灯边说:如电灯是把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。
现在我们用填表的形式来分析一下各种家用电器输出什么能量,能为我们做什么。
教师出示记录表(如教材所示),以电灯为例,做记录示范。
3、学生分组讨论、填表、教师巡视。
4、小组交流汇报、小结。 表格这里输入的能量形式都是电能,表中列举的电灯给我们做的事是“照明”,输出的能量形式是“光”和“热”。我们需要的是“光”,热能虽然不为我们所用,但它是伴生的。用电器往往不只输出一种形式的能,它们也不是利用了能量输出的全部形式,比如电吹风把电能转化成了风能、热能和声能,但我们并没有利用声能。学生对照着电灯的分析,通过对家用电器的讨论,对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就会有一个明确的认识。
小结: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,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“能”,我们对这些转换的知识已经掌握得很好了。(教师可以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进一步巩固这一知识点,如电动机发电、电池充电等)
5、引导学生讨论在日常生活学习中使用的一些其他用电设备,比如电车、电动自行车等等。它们把输入的电能转化成了什么形式的“能”,我们做了哪些事。
小结:利用电能向其他能量的转化,使人类社会有了极大的进步……(教师用简短的文字结束这一部分,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能的可持续利用问题)
(三)讨论电能是怎么来的
1、提问:
(1)电能通过各种家用电器能转化成不同形式的能量,那么电能又是怎么来的呢?哪些能量可以通过能量转化器转化成了电能?
(2)学生先简单说说电能的来源。如电池、发电站等。
(3)教师出示手摇发电机,演示。
(4)教师出示记录表(如教材所示),师生一起填写手摇发电机的能量转化形式。
2、分组讨论,记录完成表格。
3、全班交流。
(学生可能会想到发电站里的发电机将水能、风能等机械能转化成电能,干电池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……)教师出示一些图片或实物,简单介绍其他能量是如何转化为电能的。
3、教师可以举例说明:比如水电站利用水流的机械能,风力发电机将风能转化为电能;干电池通过化学反应产生电能,太阳能电池板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等。(教师可以用具体的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)
4、小结:
风、流水产生的机械能,煤、油、天然气燃烧产生的热能,以及原子能、太阳能等都可以转化成电能。
各种用电器都是一种能量的转化器,可以把输入的电能转换成其他形式的“能”;电能可以转化为其他各种形式的能量,其他形式的能量之间也可以互相转化。(教师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总结这一部分的内容)
(四)课外延伸
寻找我们生活中、动物、植物能量转化的例子,并进行分析记录。
教师用简短的文字结束这一部分,引导学生思考:电能的可持续利用问题?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呢?
教学反思:
1、在教学过程中,我注意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,也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。通过设计一系列的问题和讨论活动,激发了学生的兴趣。
2、在使用工具时,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和操作,而不是只是被动接受信息。这样可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,同时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。
3、在教学中,我也注意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需求。对于部分学生来说,他们需要更多的指导;而对于其他学生,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来选择深入探讨某个方面的内容。
总体而言,这节课的设计非常合理,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目标,并且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。如果我有机会的话,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尝试创新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,以进一步提高课堂的表现和效果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