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华春节的文化与习俗
一、春节的起源与发展
- 农历腊月:春节是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,通常在新年(正月初一)当天或次日凌晨结束。
- 传统习俗:
- 贴春联福字和窗花:春节时,人们常贴春联、福字和窗花以祈福、装点家室。春联大多用纸书写,与“门神”有关;窗花多贴在屋前或院内。
- 挂千:一种新形式的挂历,通常由吉祥语镌于红纸之上,长3寸,宽1寸余,用于市肆和世家大族。
二、春节的主要习俗
- 贴春联与福字:
- 春联题写:春联通常从桃木板上刻或用纸书写。年画沿传统方向发展,但后来随着印刷术的兴起,内容逐渐扩大。
- 福字与窗花:福字和窗花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功能。福字常见“福”“吉祥”等字样,“福”通常为一黑脸,吉凶由对冲神决定。
-
挂千:一种合二而一的挂历,常用于市肆和世家大族,既有祥瑞之态,也有祥福之意。
-
放爆竹与辞旧迎新
- 三元时刻:爆竹声声,三元时刻(元、子、丑)为节日氛围营造。爆竹燃放象征新年,寓意“兴隆繁盛”。
-
王安石的《元日》诗: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