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杨万里山水田园诗
(一)《杨万里山水田园诗》
杨万里从“师法古人”迈进到“师法自然”,建立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,成为当时“诗歌转变的主要枢纽,开创了一种新鲜泼辣的写法,衬得陆、游、范、成大都保守或稳健了。”(钱钟书《宋诗选注前言》)评论家称其诗法为“生擒活捉”法,具体说,就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,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,当万象毕来时,用新鲜的语言把亲身的观感生动形象而巧妙地描绘出来。如:“莫言下岭便无难,赚得行人错喜欢。正入万山圈子里,一山放过一山拦。”(《过松源晨炊漆公店》)极常见的事,写得活而且新,情趣盎然,并透出某捉哲理。杨万里对自然景物有着特别的敏感,独具眼光和心胸,观察细致,领会深刻,描写别有生趣,往往在平凡中捕捉到不平凡的情趣,如:“新秧乱插成井字,却道农夫不解书。”(《暮行田间》)他还善于捕捉自己刹那的感受,用白描的手法或拟人化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来,如:“好山才皱无人见,却斜阳拈出来。”(《舟过谢潭》)流云是“一峰忽被云偷去”,写狂风是“拜杀芦花未肯休”。
范成大以中国古代田园诗集大成之作--六十首《四时田园杂兴》进入两宋优秀诗人行列。这一组诗是个多侧面的立体,是风俗画和风情画的结合,现实感强,散发出烈的泥土气息,钱钟书在《宋诗选注》中指出:“范成大的《四时田园杂兴》六十首使脱离现实的田园诗有了泥土和血汗的气息,根据他的亲切的观感。抒一年四季的农村劳动和生活鲜明地刻画出一个比较完整的面貌,使田园诗又获得了生命,扩大了自然境域,范成大就可以和陶潜相提并称,甚至比他后来居上。”
(二)《杨万里山水田园诗》
(1)宿新市徐公店
宋代:杨万里
篱落疏疏一径深,树头花落未成阴。
儿童急走追黄蝶,飞入菜花无处寻。
译文:篱笆稀稀落落,一条小路通向远方,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,却尚未形成树阴;孩子们跑着追赶黄色彩蝶,但那蝴蝶突然飞进菜花丛中,再也找不到了。
(2)舟过安仁
宋代:杨万里
一叶渔船两小童,收篙停棹坐船中。
怪生无雨都张伞,不是遮头是使风。
译文:一只渔船上,有两个小孩子,他们收起了竹竿,停下了船桨,坐在船里;怪不得没下雨,他们就张开了伞,原来他们不是为了遮雨,而是想利用伞当帆让船前进啊。
(3)稚子弄冰
宋代:杨万里
稚子金盆脱晓冰,彩丝穿取当银铮。
敲成玉磬穿林响,忽作玻璃碎地声。
译文:清晨,满脸稚气的小孩,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,提在手中;轻轻敲打,冰块发出穿林而过的响声,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,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,冰块落地,发出如玻璃破碎的声音。
(4)过松源晨炊漆公店
宋代:杨万里
莫言下岭便无难,赚得行人错喜欢。
正入万山圈子里,一山放过一山拦。
译文: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,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;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以后,你刚攀过一座山,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。
(5)闲居初夏午睡起·其二
宋代:杨万里
松阴一架半弓苔,偶欲看书又懒开。
戏掬清泉洒蕉叶,儿童误认雨声来。
译文:松阴之下长着半弓的草苔,想看书可又懒得去翻开;百无聊赖中掬起泉水去浇芭蕉,那淅沥水声惊动了正在玩耍的儿童,他们还以为骤然下起雨来。
(6)桑茶坑道中
宋代:杨万里
晴明风日雨干时,草满花堤水满溪。
童子柳阴眠正着,一牛吃过柳阴西。
译文:雨后的晴天,风和日丽,雨水蒸发得无影无踪;小溪的河槽水流上涨,岸边丛生绿油油的野草,盛开着绚丽的野花;一个牧童躺在柳荫下,睡梦正甜;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,越走越远,直吃到柳林西面。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