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儿童诗说课稿
一、课程目标
- 通过阅读《我想》和《童年的水墨画》,感受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和对童年生活的向往。
- 在朗读、想象和表达中学会读准生字“丫”、“汲”,感受儿童语言优美、意境深远的特点。
-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
二、课程内容
- 《我想》
- 孩子们想象自己是一个理想小人生: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,脚丫接在柳树根上,眼睛装在风筝上,把自己种在春天的土地上。
- 《童年的水墨画》
- 通过画面描绘童年生活的场景:“街头阅读、溪边钓鱼、江上戏水”。
三、教学过程
(一)情境导入,激发兴趣
- 活动1:猜谜语
- 提问:“谁会说‘你悄悄告诉我吧,我不会和别人讲……’?”
- 学生自由猜测后展开讨论,感受童年的美好。
- 活动2:角色扮演
- 教师描述一个孩子在童年时的情景(如“我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”),学生模仿并想象场景。
(二)读诗,感悟意象
- 活动3:边读边想象
- 引导学生解读诗句中的意象(例如:“花苞、柔软、柳絮、喧闹、梳妆、水墨画”)。
- 活动4:自读记忆
- 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的意象,分享自己的感受。
(三)写诗,表达情感
- 活动5:描述意象
- 学生选择“我想”的诗句,模仿其他人的书写并口述。
- 活动6:创作诗稿
- 教师展示《想》和《画》,学生根据诗的内容写出自己的诗歌。
(四)绘画创作
- 活动7:观察与想象
- 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童年场景(如“街头阅读、溪边钓鱼”)。
- 活动8:涂鸦创作
- 老师引导学生在作品上添加自己的色彩和线条,帮助他们表达情感。
(五)延伸任务
- 每个孩子完成绘画后,老师用配乐播放《想》和《画》,学生根据绘画表现自己的创意。
四、评价与反思
- 朗读与写作
- 通过背诵生字和朗诵诗歌来体现学生的理解和表现。
- 实践能力
- 学生的绘画创作体现了他们在艺术上的创造力。
五、教后反思
- 优点:情境导入生动,活动设计具体,评价合理。
- 不足:部分环节可能过于简单,学生表达不够丰富。
- 改进方向:增加互动环节,拓展思维空间,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。
希望这篇说课稿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和教学策略。如果需要更详细的准备方法或进一步的活动设计,欢迎随时提问!
《儿童诗两首》的教学说课稿
各位评委老师、同学们:
大家好!
今天我要为大家上的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《儿童诗两首》的第一课。这节课的主题是孩子们以“我想”开头的小诗,通过朗读和理解来感受诗歌的意境。下面,我将从教材分析、教法、学法、教学流程等方面进行阐述。
一、教材分析
(1)教学内容
《我想》是一首儿童诗,它讲述了四个小节的不同愿望:“花苞、柔软、柳絮、……”孩子们以“我想……”为开头的小诗,表达了对童年生活的美好想象和向往。
(2)教材地位与作用
这首课是学生学习诗歌朗读和理解的重要内容。通过这首课的学习,可以让孩子们初步了解诗歌的结构和节奏感,培养朗读的兴趣,同时激发他们创作诗歌的热情。此外,这也为后续的“童年的水墨画”奠定了基础。
(3)教学目标
- 通过自主阅读,能感受到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。
- 理解每一小节以“我想……”开头的小诗的结构特点。
- 感受孩子们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向往。
- 培养朗读的兴趣和能力。
(4)重难点
- 重点:感受诗歌中的意境,理解每一小节的情感表达。
- 难点:如何正确解读诗歌中的词语和句式。
二、教法
本节课我采用“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”教学模式。这样既能让学生在独立阅读中积累素材,又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升 comprehension and fluency。同时,借助动画和音乐辅助教学,增加趣味性和互动性,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。
三、学法
- 多读、多听:通过朗读诗歌,让学生感受到诗中的意境和情感。
- 小组合作:鼓励学生相互交流,分享自己的想法。
- 自主表达:让学生大胆地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,培养创造力。
四、教学流程
(1)创设情境,引出诗
- 在课前,设计一个情景引入:“时下有个神仙站在你面前,能帮你实现什么愿望呢?”
- 这样孩子们会感到新鲜有趣,并且激发他们的想象力。
(2)自主阅读,感受意象
- 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自由读诗,分小节读,小组交流。
- 提问:“ello you what that lookin? you what feels…?”
-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的想象,让他们直观感受到诗中的画面感。
(3)精读诗歌,体悟情感
- 整体节奏:指导学生在诗歌中找到节奏感和韵律。
- 关键句解析:“花苞、柔软、柳絮、……”这些词汇如何体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?
- 小组互动:鼓励学生互相交流,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。
(4)赏析诗歌,提升能力
- 自由朗读:让学生自己朗读全诗,感受诗意。
- 小组创作:根据小节内容写一首自己的小诗,鼓励创新和表达。
- 展示分享:各组展示作品,师生共同评价。
(5)总结延伸,布置作业
- 课后布置学生阅读《童年的水墨画》,完成相应练习。
- 提示下节课的内容,激发他们的期待感。
五、板书设计
```
花苞 | 软软 | 柳絮
长呀 | —— | 长生命周期
蓝天 | —— | 年轻时的天空
旭日 | —— | 春天的美好
风 | —— | 繁茂的树木
垂柳 | —— | 风中轻轻摇晃
我想象:大地是春天的花,
草叶是绿色的野花,
绿草如茵的童年。
阳春三月,我在想:
阳光温暖,春风拂面,
自己像小树苗,
成长在土地上。
(写完后小组分享) ```
六、评价与反思
这节课我采用了“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”的教学模式,既让学生经历了诗歌的欣赏过程,又通过创作的方式提升了 comprehension and fluency。同时,借助动画和音乐辅助教学,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。如果能在后续教学中能多一些互动环节和小组活动,相信效果会更好。
感谢大家的聆听!
谢谢
推荐阅读
查看更多相似文章
